4001-12345-2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正文
李娜成二胎妈妈,她说:“不希望我的孩子受中国教育模式”
发布时间:2018-10-29 13:46:08 作者:admin 阅读:549


让他/她拥有自我



我不能再用我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来教育他/她,

我要给他/她足够的尊重和自由,

我要给他/她说“不”的权利,

我要让他/她拥有自己的灵魂和梦想。






跟随内心的声音生活

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就是“一锅端”,

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让自己与大多数人一样,

一旦超越了大众约定俗成的那条界线,

就会立刻招来他人的口诛笔伐。


许多人都在用教练教给他的生活方式生活,

用父母的生活方式生活,

唯独不敢用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



而我,

就像众多模具中的一个手工制品,

挣扎着想要闯出自己的一条路来。

因此经常让大家觉得奇怪:

你怎么就那么特殊?

你凭什么就那么特殊?

我并不是特殊,

我只想跟随内心深处的呼声生活。



我曾经对朋友说过:

我将来的理想是当个家庭妇女,

姜山到哪儿我就到哪儿,

这是我理想或者梦想的一种生活方式。



但我也知道,

完全当家庭妇女肯定会与社会脱节。

我不希望看到自己落后于时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这几年姜山全身心围绕着我转。

我退役后,他去哪儿我就会跟着他去哪儿,

不一定在武汉。

姜山不喜欢小孩。他觉得小孩都太闹了,

但我还是很渴望有孩子。



当我离开网球场时,

我会和姜山讨论一些关于未来的规划:

我们都一直很抵触将小孩交给父母带这件事。



以前对国外的教育不了解,

当我们有机会走出国门,

看到国外的小孩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时,

我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



如果将来真的退役有了小孩,

我一定是全身心自己带。



小孩的第一个老师就是父母,

我必须要亲手抚养自己的孩子。

如果可能,

我希望小孩受到与我完全不同的教育,

我不希望孩子进学校后受中国教育模式的影响。




 


在中国做个孩子太难了



我跟我妈聊天时,她会习惯用这样一些句式:你听我的,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我心里说,那可不一定。……



当我有了孩子,

我不能再用我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来教育他/她,

我要给他/她足够的尊重和自由,

我要给他/她说“不”的权利,

我要让他/她拥有自己的灵魂和梦想。



在中国做个孩子太难了,

竞争者数量众多,资源有限,

孩子们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强,

容易产生攀比心,价值观容易扭曲。

我特别不喜欢这样的孩子。

姜山也有同感。

他觉得中国人的不自信是产生于家庭和教育,说得再实在一点,都是家庭造成的,

因为父母老是告诉孩子要去做什么,

什么事情都安排好了。



而且父母们总是采用说教的形式,

不停地对孩子唠叨:“你该洗漱了!”

“你该睡觉了!”“学习去!”



一切行为都是在大人的约束下形成的,

小孩自己就不知道做一件事情是对还是错,

就造成他的不自信,

这是所有中国人都存在的问题,

除非父母敢采取放养式教育。

中国小孩的不自信来自于父母。

为什么外国人都比中国人自信?

因为老外的孩子都是自己长大的。



我们在国外待了很多年,

大家都看到外国人怎么带孩子,

对孩子的主动性从不约束。

孩子会觉得,只要不是违法的,

或是有严重错误倾向的,都可以去尝试一下,比如我今天选择打网球,

或者选择读书、打篮球、玩游戏,

他都会很自信地自己选择,然后去做。



中国孩子遇事先想“我可不可以做”。

这样长大以后,

遇到事情都会根据惯性先问:

“这样可以吗?行吗?”

这两种状态出来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同样读完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

甚至同样读到研究生、博士生的孩子,

学识也许相仿,

但他们的内在修养差别极大,

他们以后的发展也会完全不一样。






 
顺序错误的教育模式



这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应该来源于父母,

根本不是学校教的。



学校教的只是知识。

我们小学课本最开始告诉你:

爱人民、爱祖国,

到大学才教你:不要随地吐痰。

这其实完全是错误顺序。



我最恨自己打球时没有自信,

长期在运动队,集体式的教育,

导致自己做任何抉择时都总在犹豫,

没有自信,

不敢肯定这件事做得对不对、

做完后会得到什么结果。



运动员们可能更会被这个问题困扰,

因为自己要频繁面对输赢,

从小面对的东西特别直接。



教练喜欢通过比较来打击球员的自信,

确立自己的权威地位,

这也是不科学的。

每个人都不一样,没有什么可比性。



现在我们俩的家里就基本不放奖杯,

不放任何关于网球的东西。

就是不想以后小孩会有“我妈妈是谁,我爸爸是谁”的优越感。

我也不会刻意跟孩子说你妈妈原来是网球运动员。




小孩18岁以后自由选择一切



如果把孩子养在国外的话,

我们就必须跟着孩子过来。

我们俩想的是,

小孩18岁以后自由选择一切,

包括在哪里生活,

我们都不会再去干扰他们的人生。



我们看过王志文演的电视剧《天道》,

里面有句话我们很同意:养儿不防老。

如果我们要孩子,

那一定是因为喜欢孩子,

自愿对他尽义务,

并不是等我们老了希望他来赡养我们。



我们俩的想法是,

等我们老了就去敬老院之类的地方,

我们不希望给自己的小孩带来负担。
如有任何疑问,敬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安排首席规划师为您权威解答。
姓名:
手机:
备注:
微信公众号

联系方式

电话:4001-12345-2 | 027-82817668

地址:中国武汉江岸区中山大道1627号中信泰富大厦22楼

邮箱:info@windgreat.com

版权声明 | copyright @ 2019 武汉壹铭致远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www.windgreat.com 鄂ICP备17027430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