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12345-2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正文
投资日本房子担心房子被震塌了?
发布时间:2019-01-16 09:20:58 作者:admin 阅读:815
日本当地时间6月18日早上7时58分(北京时间6时58分),以大阪府北部为震源发生里氏6.1级地震,截至目前没有引发海啸,核电站并未发现异常。

截至19日12:00时目前已统计死亡人数4人,伤亡人数任在确认中。



地震灾害情况任在统计中,但就各大平台目前报道来看大阪城区少有大面积房屋倒塌毁坏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期间很多投资过日本不动产的客户这两日都联系小编询问房屋状况,经昭懿大都社员前线确认投资房屋目前都状况良好。



美国《纽约时报》曾发文称:

“从海岸线上的防洪堤到摇摆着抵抗地震的摩天大楼,再到堪称世界上最严格的建筑规范,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在地震防范方面做得比日本更好。 如果遭遇8.8级大地震的是其他人口密集的国家,或许已经有数万人在地震中遇难。多年来,日本耗资数十亿美元发展应对地震和海啸的最先进技术。”



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日本处于全球知名的地震带,但就算地震袭来,也很少会出现大面积房屋倒塌的情况,这和日本建筑方面严格的法律规定、先进的技术及精细的工艺密不可分,也值得更多国家借鉴学习。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建筑为何如此抗震?



地震后井然有序排队疏离



日本政府对建筑物的抗震标准有严格的法律规定

在日本这个地震多发国家,建筑物的抗震标准由《建筑基准法》和《建筑基准法施行令》严格规定。《建筑基准法》规定,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只有设计符合该法的建筑才被允许建造。根据这部法律,建筑材料都要经过官方认证,不合格的建材很难在市场上流通。居民建筑住房符合抗震法标准还可以获得政府相应补贴,可见政府对抗震建筑的重视程度。

目前日本的建筑,在抗震方面基本上分为3类。一是耐震结构、二是制震结构、三是免震结构。所谓的耐震构造,其最主要的原理就是提高柱子和墙壁的强度和韧度,建筑物总体经得住震动。而免震结构和制震结构都是比较新的技术。在日本,将抗震结构的建筑升级为免震建筑,建筑成本则要增加5%~10%。

1、耐震:抵抗地震力量,以强制刚;将墙壁和承重柱强化,再加入强度补充材料形成坚固的建筑物来抵抗地震。

2、制震:吸收地震力量,来刚吸刚;将地震的能量集中在一个地方造成损害,但其他部分不会发生损毁。

3、免震:躲开地震力量,以柔制刚;在建筑物之间加入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把震动的地面隔开。





建筑选材上“精益求精”“人性化”

此外,日本建筑在选材上也格外讲究,比如在欧洲、中国经常被当作主要建筑材料的砖瓦,现在在日本建筑上几乎已经找不到踪影。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的建筑既安全抗震,又节省能源。



地上55层、高185米,有日本最高的公寓楼之称的埼玉县川口公寓,就采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建筑材料——168根cft钢管。这种钢管的直径最大达800毫米,厚度达40毫米,管芯中还注入了比通常混凝土强度高3倍的特种混凝土。







日本房屋建筑中普遍使用的新型材料的共同特征是质量轻、强度高,比如树脂、加气混凝土、碳纤维,即便倒塌坠落,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安装方便,盖房子跟搭积木一样轻松。



先进的地基与地震隔绝技术

1996年日本实行“耐震改建计划”广泛应用了隔震技术,普遍在房屋和地基之间加入减震层,利用建筑物本身的晃动来吸收地震的能量。这种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抵抗地震。这些橡胶层非常耐用,一般使用年限约60年,能够把地震对楼房的摇晃程度减轻1/3到1/5。

地狭人多的日本有很多高层建筑,为了抵御地震的破坏,日本的高层建筑也普遍采用这种地基地震隔绝的技术。

比如,三井不动产公司在东京都杉并区的一座93米高的免震结构公寓,建筑物的外围使用了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中央部分也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在6级以上的地震发生时,这种保护装置能使建筑物的受力减少一半。

推行这个技术后,房屋造价将提升,一般楼房的造价将提高10%,公寓楼的造价则会提高25%。









不易被震散的箱体式设计

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日本普通的民宅采用了箱体式设计——这样能够保证地震发生时,房屋不会散开,即便在剧烈的摇晃中也可以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2011年3月日本东部大地震引发海啸时,电视画面上能看到很多房子被整栋冲走,而没有震散。



2011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引发海啸,房屋被整栋冲走





日本民居的箱体式设计图纸



建筑法规伴随着建筑的抗震度而不断被完善

回顾日本抗震建筑发展的历史,就是其建筑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发展的历史。每一次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后,国土交通省都会组织力量进行建筑抗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对《建筑基准法》的修改意见。



十九世纪后半叶,日本刚刚开始对地震的研究,那个年代,日本还没有提出建筑要有抗震设防能力。1892年,“预防震灾调查会”成立,他们的目标是——提升木造建筑的耐震性。

在那之后,日本建筑抗震研究就开始进入了有科学世界观指导的阶段。1916年,日本建筑家佐野利器提出“静力震度法”,建议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水平力应该是结构重量的1/15,这样能够起到防震作用。

1923年,按照这种设计思想建造的日本兴业银行大楼落成。流年不利,同年9月,关东大地震就发生了,兴业银行大楼经受了考验。于是,在第二年施行的日本都市建筑法中,“静力震度法”的原则,就成了抗震设计的规范。此后,日本的建筑物进入抗震减灾1.0时代。1968年,100多米高的霞关大楼建成,当时这个大楼采用的是预制钢筋混凝土耗能剪力墙和钢框架结构。听上去有点难,各位肯定听说过装修专业名词“承重墙”,它是用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而“剪力墙”则专门用来支撑水平负荷。



1924年开始,日本建筑规范规定结构力计算要考虑抗震系数,在这方面日本当时走在了世界前列。

日本的《建筑设计基准法》颁布于1950年,之后几经修改,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971年的修正。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给日本造成了很大损失,而灾后统计显示,这次地震中受损建筑主要建于1971年前,1981年后建造的房屋几乎完好无损。

事实上,《建筑基准法》1971年修正令强化了钢筋混凝土柱的带筋间隔距离,而1981年则全面实行“新抗震设计法”,引入了多个方面的新规定。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建筑法律就有两次重大修改。首先,这部法律否认了传统的日本式木造住宅建筑方法——木造轴框架法的抗震性能。这种建筑方法是用石条在屋基上做柱子,然后放上木造框架,房顶则使用瓦片。经过专家认证,木造轴框架,这种本来就是不稳定的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再加上沉重的瓦块屋 顶对地震的摇晃毫无抵抗能力,一旦塌落很可能造成人员损伤。”在1974年,日本从欧美引进了木造框架组合墙壁构造法 (two-by-fourmethod)建筑技术。1982年重新修订的《建筑基准法》给予了这种施工方法支持。之后的地震证明,当时这个支持法案是对的。因为,根据新方法建造的住房没有一间倒塌。

1995年经过修订的《建筑基准法》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寺崎由起表示:“一个建筑工程,要从政府部门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要上交设计图纸、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抗震报告书的内容包括,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配比。

此后,日本曾在1996、2000、2005和2006年四次修改《建筑基准法》,将建筑物的抗震标准一再提高。修订后的法规将住宅、楼房抗震标准提高为:经得住6至7级地震摇晃而不会坍塌,尤其是商务楼要求能够8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年。同时,日本还制定计划到2015年,让90%的住宅建筑达到这一标准。



日本民居轻钢结构

看了这么多,大家是否对日本建筑的抗震技术有所了解了呢?当然,由于篇幅有限,实际建造中抗震所运用的技术远不止文中所提及的,如果大家还是担心对投资日本房产,地震这一块有担心的话,小编建议:



1、投资前咨询房产专家建议尽量避免在地震高发地段购买房产;

2、买房后建议购买地震保险,多一份保障;

3、选择1981年后建的房子基本问题不大,另外就是年份越近的一般抗震基本会越高。



壹铭国际

壹铭国际是一家由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等世界顶级企业共同出资打造的全球资产配置综合平台,业务涵盖全球移民、海外地产、海外保险、财富管理、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等,依托雄厚独家资源、顶级专业团队、严谨细致作风,已成功为逾万组家庭设计了全方位的海外资产架构,在业内的良好口碑成就了品牌的至高美誉。



更多海外服务

登录壹铭国际官网www.windgreat.com

热线电话:4001-12345-2
如有任何疑问,敬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安排首席规划师为您权威解答。
姓名:
手机:
备注:
微信公众号

联系方式

电话:4001-12345-2 | 027-82817668

地址:中国武汉江岸区中山大道1627号中信泰富大厦22楼

邮箱:info@windgreat.com

版权声明 | copyright @ 2019 武汉壹铭致远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www.windgreat.com 鄂ICP备17027430号 -1